闹哄哄的酒楼上,三个人说话的声音比较小,他们只能将头凑近了才听得见。
那长相俊朗的后生赵辉道:“在下追随李公,投燕王那是夷全族的大事,将来燕王会如何奖赏咱们?”
此人年纪不大,却是直接,很快就开始谈条件了。
朱高煦最不怕的,就是谈条件,他当即就沉声回应道:“李公如此身份,如此大功,将来必是群臣之首!赵千总也不会被亏待,定得封侯拜相。”
赵辉淡淡地笑道:“不用封侯拜相的……在下至今尚未娶妻,本乃大宋宗室,不愿娶那寻常出身的女子。若是能娶到一个大明公主,也不枉此生了。若能遂了此愿,燕王叫我作甚么也行!”
“赵将军想做驸马?”朱高煦沉吟片刻,“哪个公主适合?”
赵辉一本正经道:“宝庆公主。”
朱高煦寻思了一会儿,想起来,宝庆公主是太祖的最小的女儿,朱高煦的小姑姑,她现在才几岁大!他便道,“宝庆公主还未长大。”
赵辉微笑道:“不急,过几年不就长大了?”
朱高煦心里是很反感这俩人的,李景隆在他眼里就不是啥好人,何况是跟着李景隆的狗腿子?
但他又心道:以父王的作为,连亲儿子都会骗,还怕失信于一个贰臣?先答应下来再说,到时候不行父王就会过河拆桥。
朱高煦当即便点头道:“言之有理。此事你放心,家父派我南下时就说过,赵将军要封侯还是娶公主都答应,我只是没想到赵将军看中的是宝庆公主。”
“往后这事儿……燕王与高阳王不会不认罢?”赵辉皱眉道。
朱高煦马上正色道:“父王乃太祖之子,我乃太祖之孙,咱们父子什么身份,说话岂能当儿戏?父王若不是诚心待你们,怎会叫我冒着性命之危深入虎穴、到京师来见李公与赵将军?”
李景隆听罢看了朱高煦一眼,微微点头。
就在这时,雅间的房门响起两声“笃笃”的敲门声,里面的三个人都闭了嘴,坐在那里等着。
果然没一会儿,小二便推开了房门,笑脸道:“现在要小的们上菜了?”
都是说好了的时辰,朱高煦便点点头,又道:“拿一副纸笔来。”
“好嘞!”小二应了一声。
酒菜陆续上齐,要的纸笔也拿上来了。
朱高煦等小二、奴婢们出去,便挪开碗筷,将纸笔摆上圆桌,说道:“李公与赵将军切勿隔岸观火,到头来两面不讨好!你只要写一封信交给我,让我回去交差,将来咱们父子必有重谢!”
李景隆想了一会儿,便点头了。
赵辉道:“宝庆公主的事儿,高阳王也要写一张下来。”
朱高煦对赵辉才不管怎么允诺,先答应再说……他太了解燕王了!
无论替燕王许诺再多,那都不是事儿!
之前燕王还对宁王许诺过,要平分江山呢,比朱高煦的口气大多了。
朱高煦便爽快地答道:“没问题!”
于是他与李景隆各写了一封信,交换到了彼此之手。
朱高煦看了一遍,吹干墨迹,小心地折叠起来放进怀里的口袋中,接着说道:“我在此地不便久留,告辞了,二位勿忘今日之约。”
李景隆和赵辉一起站起来执礼道别。
朱高煦又故作镇定地笑道,“订的这桌酒菜,就当作我请二位吃饭,你们慢用。”
他按了一下大帽,快步走出雅间,下楼到柜台上结了钱,再让小二带到马车旁边。
朱高煦上了马车,便赶车沿长街而去,去寻找放哨的郑和等人。
这条街酒楼茶馆很多,行人也熙熙攘攘,朱高煦赶车走不快。
不过也比走路快一点,而且他个子比普通人高一截,坐在马车前面反而没那么显眼。
他心里有点着急,下午还要见两个人……便是四舅徐增寿、以及徐增寿引荐的都督陈瑄。
就在此时,迎面一个同样戴着大帽的汉子抬起头,向赶车的朱高煦看了两眼。
马车很快便路过了那汉子旁边,朱高煦强忍了一下,这才没有回头去看。
在街尾转弯时,他微微侧目,但已不见了刚才戴大帽的汉子。
转过方向,朱高煦便向茶楼上面望了一眼,见郑和在窗户边正俯首点头。
朱高煦将车靠在路边,径直从前面下来,撩开车厢的帘子,马上钻了进去。
他轻轻挑开后面布帘的一角,从缝儿里仔细观察侧后方长街上的光景,但什么也没看到,更不见刚才那人跟踪过来。
刚才被看了两眼,朱高煦心里有点担忧,但仔细回想了一番,似乎并不认识那个汉子……或许自己如惊弓之鸟,在京师太过紧张了?
不多时,郑和下楼来了,坐到了前面赶车的位置。朱高煦拍了一下木板,道:“先到后面来,我有话要说。”
郑和便走下来,进了车厢。朱高煦将刚才的一幕描述一番,沉声道:“咱们先不去见陈瑄了!我觉得应该马上出城。”
郑和沉吟不已。
朱高煦又道:“小心行得万年船,此次进京,本来就非常冒险,更容不得半点闪失!咱们先出了城,若是一定要见陈瑄,等一阵子后,再进城不迟。”
郑和听罢点头道:“公子言之有理,便遵公子之命!”
“你去赶车!”朱高煦道。
……酒楼雅间里的李景隆久久不语。旁边的赵辉倒是很想得开,拿起酒壶便倒酒。
“唉!”李景隆叹了一口气。
赵辉侧目,将倒满酒的酒杯递过来,说道:“公何故长吁短叹?”
李景隆低声道:“圣上待我不薄啊!想当初,满朝文武都要杀我,圣上皆不听,执意保全了我的性命。今日我却要背弃圣上,心中着实不是滋味。”
赵辉笑道:“李公文武双全,书读得多,却染上了那文人伤春悲秋的性子。末将劝李公两句,您大可不必为此等事劳神。李公乃大丈夫,狠得下心方能有所作为!如今您在京师前途昏暗,得罪了整个朝廷的人,咱们根本过不下去了,投燕王只是明智之举。”
“那倒也是!”李景隆咬牙点头道,“我也是被逼无奈罢了。”
赵辉端起酒杯,道:“事已至此,那通敌的信也写了,咱们毫无退路,别烦心啦!来,李公,我敬你一杯,一醉解千愁!”
李景隆也把酒杯捏了起来,“干!”
两人仰头一饮而尽,赵辉将杯子的底朝天,没一滴流出来。李景隆喝完,便重重地把酒杯拍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