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有过两次生命吗?
有。
至少,我就是。
我的第一次生命,是在公元2046年的上海。
从我懂事起,我就一直生活在孤儿院。
那里有很多慈祥的阿姨,很多可亲的伯伯,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和我同龄的孩子。
虽然我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抛弃我,但我也并不是非常伤心难过,因为孤儿院的阿姨伯伯们都对我们这群孤儿非常好,把我们都当成是自己孩子一般看待,教我们读书、写字、画画、音乐、玩耍,总之直到5岁前,我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
我从小就非常聪明,比其他孩子更早的进行启蒙,在其他孩子还处在玩耍的年龄,我大部分时间却是用来看书,尤其是科普类的书。
阿姨常常说,如果我是在普通家庭里生活的,一定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天才少女。
天才是什么我不懂,我只知道,我喜欢看书,更喜欢知识。
孤儿院的小小图书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
徘徊在书的海洋里,我很快乐,很充实。
直到5岁那年,因为一个女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今后的生活,虽然我得到了以往学不到的知识,可是也结束了我很短暂的一次前生。
或许,这就是命运!
那一天,院长伯伯突然把我叫去,告诉我,有一个女人愿意领养我,就是正在他身边站着的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
“小朋友,我听说你是这个孤儿院最聪明、最喜欢看书的孩子,那你愿不愿意跟奶奶一起走,奶奶会给你看很多很多的书,会教你很多这里学不到的知识,你,愿意吗?”
“有没有象这里图书馆那么多的书?”
“不止,有100个这里的图书馆那么多的书!”
“真的吗?好啊,那我去。”
“真是个乖孩子,那么先陪奶奶去做个测验好不好?”
“好啊。”
奶奶把我带到了一个有很多奇特仪器的房间里,先问了我很多问题,又在我脑袋上别了一堆的电线,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个智商测试仪,专门测试智商有多高的机器。
那一天,我发现奶奶很欣慰的笑了,我的智商据测试,高达280!
我被带离了孤儿院,成为了奶奶的养孙女,被奶奶更名为苏晚。
其实我很舍不得离开孤儿院,因为在那里我生活得很开心,所有的人都亲如一家,要我离开那里,等于是和家人分开一样的难受。
但奶奶告诉我,只要我喜欢,随时都可以回来孤儿院看看,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我才依依不舍的同奶奶离去。
我同奶奶来到一个别墅群,那里住有不少和奶奶一样大的长辈,还有四个跟我一样,据说都是高智商的孤儿。
(几年后我才知道,这些长辈们不是老一辈的科学家、就是院长、国家高级研究员,都是把一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人。他们终生未娶(嫁),半退休在家后又收养我们这群孤儿,希望能再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新的人才,继承他们的事业。他们,确实值得任何人的尊敬!)
我和那些孩子们一起,统一接受这些长辈们的教导,长辈们教了我很多知识,历史、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甚至是唐宋诗词、音乐演奏、舞蹈设计也包括在内,各行各业真是包罗万象,我就象海绵一样,充分的吸取着不同的养分。
长辈们对我非常好,可是安排的课业也很繁重,完不成的虽不会受到惩罚,可是看着他们失望的眼神也令人非常不安。
所以我每次学习都很认真,完成的作业质量也是最好的,看着长辈们欣慰的笑容,我的心情才会放松下来。
不知不觉间,我就过了十年这种封闭式的学习生活,我几乎没有与外界接触过,只是单纯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的脑袋里塞满了一堆的知识,可是对于和社会的接触,却不如一个小学生。
我不懂什么叫变形金刚,可是我能熟练的拆解各种专业器械;我不懂什么叫麦当劳,可是我能把经济学论述得头头是道;我更不懂什么叫爱情,可我能写出500种以上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的化学反应。
换句话来说,我的智商很高,可是我的情商很低。
我失去了童年的无忧,换来的是别人一辈子可能也不会用到的知识。
我以16岁之龄进入了国家的高级研究所,却常常仰望孩子们纯真的笑容。
原来,人,真的不能没有童年。
这是我在枯寂的实验室里得出的结论。
所以我经常跑去小时候的孤儿院,看看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听听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只是为了感受那一份早已失去的童真。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后悔过,我只知道,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或许会是另一条不同的路。
17岁那年的春天,为了救一个孩子,我失去了我第一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