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5章 寒假生活
终于等到放假了,本以为这下子总算可以放松一下,每天睡睡懒觉,玩玩游戏,陪陪女友,谈谈恋爱,想一想那该是多少逍遥的生活啊。
可没过两天我又开始怀念起学校的生活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放假呢,弄得现在比上学还累。
以前上学时,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作业要拿回家做,基本上不到晚上十点以后别想做完。
当然了,作完了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后,和姐姐她们的“床上作业”也是少不了的。
不过怕影响我学习,每天晚上也不准我过于放纵,最多也就允许我来个“梅花三弄”想多一次都不肯。
现在倒好,不用担心我第二天上学迟到了,章敏、徐可、李如云她们轮番上阵,夜无虚度,连以前少有的3P、4P都经常上演,说是要把以前损失的时间补回来。
这下我可就惨了,每天八小时的睡眠时间,我顶多能睡上五个小时,我都佩服我自己的小兄弟了,在这样的高强度劳动条件下居然还能挺过来,而且还乐不知疲呢,只要有美女召唤,立马就兴奋地立正致意,害得我想偷偷懒都不行。
晚上如此,白天也好不到哪去,这些天丁玲和林诗怡被她们各自的老妈看得严严的,每天晚上都必须回家去,不许在我家留宿,听她们的口气,过些天我那二位丈母娘还要到我家来“作客”要向我讨个“说法”她们二个也是阴奉阳违,晚上不行就白天,于是每天陪她们逛街累个半死之后还要回到我家喝上几壶“下午茶”然后才肯心满意足地沐浴更衣,全身香喷喷地回家去。
除了这些“体力劳动”之外,我还有大量的脑力劳动要做,足以让我在剩下来的时间里也不得有空闲。
自从我和白晶晶打下那个“北大之约”后,我的学习积级性是空前高涨,不但认真、努力、勤奋、刻苦地学习高一的各门功课,我还趁放寒假的时间开始预习高一下半学期的物理和化学课本,准备在这个寒假里就将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课的高中全部课程都预习一遍,力争在高一下半学期把这三门课的高中会考提前通过,这样我在高二和高三就可以全力复习文科方面的内容了。
虽说我以前的基础不是很好,数理化是我的最弱项,但凭我现在莫名其妙就变聪明的脑袋,又是在五中这样的变态学校(五中的会考通过率100%那是不用说了,变态的是各门课程会考成绩A类的比例都在80%以上。要知道会考成绩可是按各门功课的考生比例定的,全省全部考生成绩排名的前5%为A,前5%-20%为B,以此类推)想要通过物理、化学的高中会考问题应该不是很大,我的要求也不高,能在C以上就可以了。
至于生物,那可是我在理科方面的最强项,你也不想想我大姐是干什么的,她那些医书我大多看过,尤其是那些女性生理方面的图片更是饱览,何况每天晚上还有临床实习,要这样还通不过的话我还不如一头撞死得了。
虽然高中的生物和初中的生理卫生不太一样,但本人在这方面的实力摆在这里,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在正常的学校文化学习之外,我也还要给自己再弄点可以加分的筹码,将来说不定也能弄个特招、加分什么的。
虽然我在竞选宣言中申明放弃学生会主席加分保送的待遇,但这不代表我就要放弃我凭自己努力应该享受的正当权利。
想要特招或是加分,拿个自考的大专文凭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如果我在高考报名的时候把大专文凭寄到清华北大,再弄上一份自我推荐,那成功的可能性肯定是非常高的,弄不好还能弄个本硕连读呢。
我决定了,从下次开始,每次自考报名我都要报足四门课程,如果每次全过的话,从理论上说,我最早在高三的第一学期就可以拿到大专的毕业文凭。
不过本着谨慎的原则,也不能把希望全放在自考文凭上,万一到时候差个一二门没通过怎么办,还要再弄点别的砝码加加份量。
文科和理科相比有一点比较吃亏,那就是没有什么全国性的竞赛和考试。
象理科方面不但有什么全国竞赛,还有国际性的奥林匹克竞赛(含国内选拔赛)只要你能在省级比赛中拿个前三名基本上就有保送资格了,如果是全国性比赛的前三名,那就不用说了,清华北大的大门已经向你敞开。
文科方面顶多也就是个全国作文比赛之类的东东,而且都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象我现在写的那些非“主旋律”作文想要等大奖,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参加比赛不行,那我就另辟蹊径,我现在已经开始向一些杂文类的报刊杂志投稿,象什么《杂文报》、《杂文选刊》、《杂文月刊》之类的自然是我的首选目标。
还别说,前些天我写的那篇关于拖欠民工工资的杂文就发出来了,不但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杂志,还有几十块的稿费呢。
有关杂文的内容我也是看某家省级电视台的新闻有感而发:电视里,民工们一个个急着想要回家过年,而某政府部门却非要把民工们集中起来,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举行一个发放民工工资的大会,在寒风中,民工们又急又冷,台上的领导却是口味乱飞,最后还请民工代表上台领回自己本就应得的工资,脸上还一副关怀备至的表情。
我就纳闷了,你作为一个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机关(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身就有义务也有能力整治这些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为什么非要拖在年底了才办,还大肆宣传唯恐天下人不知。
这究意是在为民办实事,还是想要讨功劳。
[注,关于此新闻乃2004年的事情,在本文中提前一年。政府作主为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在2004年的时候是报上经常报道的新闻,也算是当时相当流行的政绩表现形式之一吧,一直到现在都也还有人在用。此杂文为笔者看报所得,为免抄裘之嫌,在此只能稍作介绍,点到即止,此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请勿深究“腹诽政府”之罪为感。]除了写这种“灰文”之外,“白文”也是要写的,象什么感慨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啦、象什么金钱社会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冲击啦(当然,主题思想是要正面向上的,不然报纸不让登)、各种好人好事啦、甚至连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写成随笔。
还别说,有了李队的老婆帮忙,我的这些豆腐块文章的上报率还是很高的。
她老头子是市委宣传部部长,自己又是日报社的资深记者,帮我介绍认识几个编辑发发这种无伤大雅的东东那还有什么问题。
当然了,这些都是登在我们市的几份晚报上的豆腐块文章,但积少成多嘛,到时候我就把这些东西往北大一寄,怎么也算我文有所长了吧,说不定哪位学校领导看中了,来个特招什么的,我就能进个中文系、新闻系什么的呢。
今年的市级三好学生看来是肯定跑不了的了,怎么说我现在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小旗帜,形象可正面得很呢。
除了最早的江中救人,其后又成立了立足慈善事业的三叶草基金会,又组织同学进行社会实际(就是卖圣诞树的活动)组织慈善募捐(送到贵州去的那些冬衣冬被)照这样发展下去,到了高三也还能评上市级以上三好学生,那可是有20分的加分的。
这个三好学生我自认问心无愧,如果有谁质疑的话,那我就请他也下江去救救人,也自己掏腰包拿出十万二十万来献献爱心,不然就哪凉快哪呆去吧。
这次期末考试之后,我们三叶草基金会计划在寒假期间进行新一轮的公益活动。
按照会计部门的最终计算,本年度三叶草公司的净利润为38万元,我将其中的12万划入三叶草基金会,作为本次公益活动的活动经费,又给每个参加过前几次慈善活动的三叶草基金会会员发放了180元的红包,大家同喜嘛。
虽然钱不多,不过同学们都非常高兴,这可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亲手挣来的,颇有纪念意义。
对于这二笔利润分配我还特意向财政局和民政局的局长请示过,得到了免予征税的特别优惠,有个在财政局的丈母娘做靠山就是这点好啊。
至于划入基金会的12万,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还真是笔巨款啊,虽说有不少同学的家长都是老板老总之流,家财几百上千万也不在少数,但那毕竟是家长的钱,与自己无关。
现在可不一样了,这笔钱要由我们这些家长眼中的小孩子决定其最终用途,想着就让他们有些激动,一时间各式各样、花样百出的点子都出来了。
其中最让我们鄙视的是,居然有人提议让贫困家庭也去新马泰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美妙。
妈妈的,这小子将来肯家是当官的料,这种昧着良心的话都说得出口。
现在有些下岗家庭都已经到了去菜场捡菜叶的地步了(这点绝对真实,并无半点夸张成份)但那些高官大员们出国观光的雅兴却丝毫未改,某地的政府官员还有过在澳门赌场召开全市政府财政会议的让人齿冷的黑色笑话(详见2005年八月份相关报道)真不知这些人的钱是从哪来的,所谓的监督又在什么地方。
最后,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由我拍板(我是主席我最大)决定将其中的6万元购买年货,用于慰问贫困及下岗家庭。
另外6万作为助学款,用于资助那些由于家庭困难而无力上学的学生。
六万元年货我们是采用实物券的形式发放,每张券里含30斤大米一袋,色拉油二瓶、水果一箱和其他一些年货,价值也就在一百元左右,拿了券之后可以到指定的几家超市的其中任何一家领货,认票不认人。
六百张票由我们分发三百张,另外三百张则由民政局协同各个街道居委会分发。
本来我是不想作宣传的,因为我的口号是:“无偿、公益、不公开”以前最烦的就是某些电视里的新闻人物,拿着公家的钱做人情,后来还跟着个摄像机和话筒,非要被施舍的对象作出感恩戴德的表示才心满意足。
但没办法啊,我们现在毕竟还是挂靠在民政局下面的一个民间公益团体,有些事还需要通过他们出面,也就让他们也借此机会作作宣传吧,以后再有活动的话也就好办事了,反正只要不公开分助家庭的名单就行。
再说这种宣传对我而言无疑也是有利无弊的,一美遮百丑,万一以后我和众多女友的绯闻穿帮,应该也不会被人说太多闲话的吧。
至于另外六万元的助学金,也是由民政局给我们提供需要受助的学生名单,我们再发动同学及居委会的人员进行实地核实,既然连希望工程这样的国家机构都会作假,那么某些学校或村委会开具的学生困难证明书我们也有理由不予采信。
这些日子,二当家、大头他们就在忙这事,一个个把电话来的时候都挺兴奋的,还说情人节快到了,要我再算些点子出来,准备在情人节的时候再赚上一笔,看来这帮家伙真是赚钱赚上瘾了。
妈妈的,看着他们一个个过得这么潇洒快活,我却被一大帮女人堵在家里,拉在街上,真是郁闷啊。
难道我的寒假生活就这么凄惨地度过么,早知如此,我就该象去年暑假那样溜到上海去了。